在“花园”,看见城与乡的美丽邂逅
在“花园”,看见城与乡的美丽邂逅
李杲
东阳市花园村,恰如其名,一座像花园一样美丽的村庄。
记得我第一次到花园村采访,是1995年仲夏。三十年前的花园村,名气远没有现在响,村民也不及如今富,但已拥有多项省级荣誉,青山秀水纡绕,洋房田园相映,可以说是村在景中、景融村内,处处显透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气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采访村庄带头人邵钦祥时,他吐露的一番“小目标”:要兴办高新企业、发展多元产业,走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之路,还要兴建农民公园、游乐中心、小型广场和停车场等,让全村人过上更好的日子。让人欣喜的是,花园人始终沿着这个路子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邵钦祥三十年前的愿景不仅一一变为了现实图景,很多方面甚至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期,现在的花园村已是全国首个“村域小城市”。
时光倏然,回望不觉,《浙江日报》与花园村结缘已有四十载。对一个人来说,四十不惑,这是人生的洞见、岁月的沉淀。而《浙江日报》与花园村的四十年,则是美妙的遇见、相知的积淀。寒来暑往、四季更迭,每年都有浙报记者来到花园村采访,或看或听,或写或拍,发掘新人新事、抒怀所思所想,将最“新鲜生动”的花园村呈现给广大读者,与花园人结下深情厚谊的同时,更见证了村庄的全方位、深层次精彩蝶变。
从花园村的蝶变中,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鲜亮印迹。改革开放春风浩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乡村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和弥足珍贵的发展机遇,农业的支撑力、农村的生产力、农民的创造力被极大激发出来。躬逢盛世,气象万千。伟大的时代,成就了出彩的花园村。
从花园村的蝶变中,我们看到了浙江这方创新热土上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迈进的鲜明轨迹。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也是“千万工程”的率先实践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沐浴“千万工程”阳光雨露,花园村硕果累累。先行的浙江,造就了出新的花园村。
从花园村的蝶变中,我们看到了党建引领干群一心建设和美乡村推动共同富裕的鲜活事迹。早年的花园村也曾是一个“破烂”村,但花园人牢牢秉持“发展永远在路上”的精神追求,谋深做实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铺展生活美、经济强、农民富亮丽画卷。可以说,也是花园人奋进的汗水,铸就了出圈的花园村。
《浙里花园:〈浙江日报〉与花园村的四十年》一书汇集了过去四十年来,《浙江日报》刊发的152篇关于花园村的宣传报道。这一段段文字和一幅幅照片,仿佛一个个定格的美好瞬间,串联起过去快速发展的“花园”、现在示范先行的“花园”,同时也让我们对未来前景光明的“花园”更加充满信心、饱含期待。
我不是第一位采访花园村的浙报记者,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位。因为花园村这个老典型正不断焕发出新活力,还有很多精彩故事值得挖掘、等待书写。抑或,花园村的精彩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