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
邵钦祥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新闻是时代的记录者。
新中国成立前,花园村只有近70户人家300多人口,面积0.99平方公里,全村只有200多亩耕地,分布在11个小山头上,是一个黄土丘陵上的小村庄。村民靠打长工、挑盐卖过日子,住的都是泥墙茅草房。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以抓泥鳅、搞副业谋生,没有其他工商业收入。“村名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到1978年,花园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87元。
花园村通过40多年的创业创新,“共富看花园”“共富第一村”“农村第一城”等头衔逐渐响亮,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得到了中央、省区市各级媒体的充分肯定和极大关注,每年来花园村走访采访的记者络绎不绝。我们认识和结识了许多媒体朋友,也深刻感受到,花园村能拥有如今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离不开新闻单位和记者朋友的每一次深度报道和时时刻刻的关注。
花园文化中心和花园媒体中心策划编辑出版《浙里花园:〈浙江日报〉与花园村的四十年》,我十分支持。没想到刊发于《浙江日报》的新闻稿已达152篇,《浙江日报》与花园村的不解缘分已结下40年,实属不易,值得回味庆贺。《浙江日报》作为省委党报,在过去的40年里,对花园村始终如一地关心、关注和支持,一篇篇新闻作品、一个个精心策划、一张张精美版面,都是对花园村40年党建、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忠实记录,见证了花园村在市场浪潮中的奋斗,记录了花园村在共同富裕之路上的探索,是花园村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花园人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历程中,也一直在不断创造属于每个时期的“新闻亮点”和“新闻力量”。
沉淀内心,致敬过往。《浙里花园:〈浙江日报〉与花园村的四十年》是一座历史的宝库,也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将花园村过去40年的光辉历程和共富经验浓缩其中,为我们提供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重要依据。希望每一位花园人都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希望社会各界和媒体人都能持续关心并支持花园村发展。我们花园人将带着光荣和梦想,勇敢立潮头、永远立潮头。
感谢《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