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课程 明思路 话期待 东阳市幼教教研大组“幼儿园课程案例”专题研训在花外幼儿园举行
享课程 明思路 话期待
东阳市幼教教研大组“幼儿园课程案例”专题研训在花外幼儿园举行
虞永平教授说过:“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中,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我们一同走向共研、共探、共享的课程之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东阳市各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践探索全面展开,涌现了许多可喜的实践经验。9月29日,东阳市幼教教研大组“幼儿园课程案例”专题研训活动在花园外国语幼儿园举行,以更好地让幼儿园课程园本化落地,及时引导幼儿园和教师总结、反思、梳理课程成果,聚焦共性问题,寻求破解困惑。
一个愿望、一场仪式、一次成长,东阳市实验幼儿园徐洁以《一场秋天里的童话——卢老师的中式婚礼》为题,从“探”婚礼、“识”婚礼、“备”婚礼、“办”婚礼四个部分铺开了充满爱的婚礼画卷。孩子们在整个婚礼中亲身经历了中式婚礼的流程、细节,从筹备到现场,对具有本地特色的婚礼文化与习俗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着爱,传递着温暖。
暗藏“机关”的书引起了孩子的制作兴趣,做一本属于自己的“机关书”创造了独属于孩子的特别“回忆录”。要做多大的“机关书”?做“机关书”需要哪些东西?“机关”有哪些种类?怎么才能让“机关”动起来……孩子们在解决问题中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完成了一本富有爱意的毕业礼物。东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斯胜男介绍着《我们的“机关书”》,一帧帧、一页页,充满爱和感动礼物让在座的老师动容不已。
前期准备——材料收集——初次尝试——选取工具——实践操作——篱笆完工,东阳市第五实验幼儿园林灿灿带来的《魔法小菜园的篱笆》,运用了STEM理念,讲述了教师支持、幼儿主动的课程开展过程。在教师支持引导下,孩子们不断观察、发现、思考、实践,在主动学习中提升了探索的能力。
花园外国语幼儿园王杰的《“盒”你“箱”遇 》从孩子们的讨论中开启,通过户外游戏美术创作、科学探究、实景参观等一系列活动将小纸箱放大。纸箱轮子游戏、变换的纸箱脸、创意城堡……在紧随孩子兴趣的过程中,提升了孩子们的知识经验。
分享结束后,东阳市教育局教研室幼教教研员吴寒宵提出了几个问题:一个优秀的课程案例包含哪些要素?课程案例的典型事例应该如何捕捉?案例中的反思、价值点在哪里?如何基于儿童视角进行可操作的评价?一场基于问题的分组自由研讨就此展开。
研讨中,参会老师对幼儿园已有实践经验和存在的困惑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老师们的案例格式好像都不一样。”“课程实施中是不是还是要有相关集体教学活动的呈现?”“我们还要明确儿童立场和视角,教师的干涉比较多,围绕一个问题的深入探究还不够。”老师们提出困惑,总结经验,解开谜团。“课程案例描述的是纵深发展的过程,课程故事则是在平行的课程案例中寻找相同观点的过程,它更考验老师们逻辑梳理的高度。”参与式的研讨,每个参会老师都在同频共振。
“课程案例须是幼儿园已经实践过的,真实的课程事件,包含缘起(背景)、实施(开展)过程、策略及反思,案例内容要求是事件典型、叙述生动、反思深刻、主题清晰、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课程故事是以课程中的几个故事片断来阐述一个观点,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反思性、启发性的特点,而老师们总把课程故事与主题实施故事混淆;学习故事是一种评价,它既是策略,又是内容;既是评价手段,又是一种理念……”吴寒宵一一举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主题实施故事、课程故事、学习故事、游戏案例和课程案例的区别,以及课程故事和文学故事的不同表述。概念式梳理和案例式解读让老师们明白了各自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吴寒宵充分肯定了老师们在课程行动方面的努力,希望每位幼教人坚持儿童立场,一日活动中尽量让孩子做有成就感、成功感、喜欢的事情。只有源于兴趣,延于探索,多于实践,孩子的所思、所想、所得才有一种自我满足感,看见孩子的成长。她希望大家重拾教研室汇编的地方课程资源《我是东阳侬》,积极探索具有东阳文化教育的项目化学习新视角,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再深挖地域特色,聚焦问题与任务,引导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去学习,期待老师们在课程的路上继续学习,在孩子的深度学习上能做得更好。
一段故事,一次旅行;一段故事,一次成长。让老师们带着点滴收获,继续行走在研修的路上。与孩子一起演绎课程,与课程一起拔节成长,让课程故事润泽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