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艺苑
3  
4版
《花枝添秀色》
山青卷白云
湖边清晨
艺 苑
书房栖心
四月天
从前的思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花园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4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思想火花
山青卷白云
2025-04-11

    驱车几十公里去爬山,到了地方,却突然不想爬山了。不是王子猷“乘兴而行”,而是发现了更有意思的事。

    返回到几公里外的一处颇有古典意味的亭子里,来时一晃眼的工夫,便印在心间了。放下书包、水杯,惬意地倚在栏杆上,悠然地远望遐思。望什么呢?“山青卷白云。”

    天时,地利,人和。好风,好天,好云,好季节,好亭子,好位置,好心情,好意趣,好缘分,就凑成了这桩妙事。

    由此而想到苏轼,神宗元丰七年,他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时,写下了诗中有画的哲理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还有一个版本,就是第二句“远近高低各不同”为“远近看山总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明显优于“远近看山总不同”,前一句不仅包含了后一句的意思,还有更丰富的余韵。

    一座山,置身其中,一步一步爬上山顶,其过程自有趣味。一座山,抽身出来,站到远处去观望全局,却是另一番味道。置身其中,一草一木一石,欣赏的是细微之美。隔了一段距离来远观,看的是全局,赏的是宏阔,入眼入心的是辽远。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也喜欢望山。喜欢他那首送别友人时写的《欹湖》,诗曰:“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送别诗的调子总是掺杂着忧伤,读这首诗的后两句,感受到的却是伤悲之后的豁达,犹如雨后初晴的天空,是青山的翠,白云的澈,是一幅美妙的画了。

    王维善于写这种美好的画境,说不尽的意味。他还写过另一首送别诗,其中的“白云无尽时”和“山青卷白云”,都相当耐品味。

    歌德说:“一首诗的真正力量和作用全在情境。”他又说:“世界总是永远一样的,一些情境经常出现,这个民族和那个民族一样过生活。”

    远观一座山,美就美在情境。青山如碧,稳稳屹立。白云飘逸,自在卷舒。是诗也是画,自心底铺展开来。

    看《包法利妇人》,代序里有这样一句话:“古往今来,人的道具在变,而人性和人的困境总是恒一的。”我想说的是古往今来,美是恒一的,困境是恒一的,人心底所渴求的不过是向往美,向往诗意的生活,要冲破自身困境,活得自在一些。

    人生也是一座山,每个人都低着头在自己的山头攀爬,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轨道上奋进。痛苦和困境在所难免,懂得适时地抽身,从自己的山头跳出来,远观一下,发现风景竟然很不错,说不定就拥有了豁达开朗的心境。若只顾着跑向终点,焦躁不安,一身疲累,哪有心情去顾盼身旁的一草一木这些琐屑之美,所以不是爬山了,而是负山前行,沉重可想而知。

    (耿艳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花园新闻 艺苑 00004 山青卷白云 2025-4-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