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也许,“无中生有”“无木成林”“点木成金”的创富传奇才是让新老花园人最为受益的。花园村没有原材和区位优势,却在短短10多年里,建起一座集红木家具生产设计批发采购于一体的“红木王国”,将红木产业传奇演绎得入木三分,红木家具产量一跃占到全国市场1/3以上。如今,花园村已形成原木市场、板材市场、红木配套中心、产业核心区块、红木长廊以及红木家具城等红木家具全产业链和产业群,涵盖从原木、板材、锯板、烘房、雕刻、油漆以及红木家具设计、生产、销售的所有产业环节。2022年底,红木家具以及木制品行业有1871家,占全村个私工商户的63.42%。不仅如此,花园村红木产业还辐射到周边村镇,数以十万计的老百姓利用这一富民产业走向全面小康生活。
作为花园红木产业链的销售终端,花园红木家具城先后建了六期,市场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吸引了2300多个品牌进驻,成为浙江省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已连续多年以家具类排名第一的成绩上榜“中国商品市场百强”,成为厂家的营销平台、客商的配货中心、顾客的购物天堂,稳坐全球红木家具专业市场“头把交椅”。多年来,花园红木家具城着力让“红木盛会”开启“世界之窗”。一年一度的红木文化节声势浩大又极具特色,向来自全球各地客商展现着“花园红木”的品牌魅力。
“靠不了农业,就要靠工业商业服务业。而花园发展就是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来推进全民创业,进而提高花园人的富裕程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经济来源问题。”邵钦祥如是说,在给村民福利的同时,关键还要让村民转变思想观念、突破传统思维、学会赚钱本领。基本生活靠集体,发家致富靠自己。在大大小小会议上,邵钦祥总是在提倡“勤劳致富、劳动光荣”的理念。
为了鼓励本村村民和外来人员在花园创业,2004年10月第一次并村后,花园村一是搭建多样的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二是选择独特的创业产业,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三是提高村民的创业技能,掌握良好的立业饭碗。如今,花园村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5万多的外来人员,他们自发形成了村级劳务市场,并在“花园”这片富庶的土地上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各类专业市场和专业街的建立、红木家具产业链的形成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这些都为村民以及外来人员创业提供了便利。”邵钦祥说,无论是村民,还是外来人员,租房屋、开饭店、办企业、闯市场、搞运输、做物流……一股浓浓的全民创业氛围弥漫在整个花园。截至2022年底,花园村拥有个私工商户达2950家,除红木家具以及木制品行业外,农副产品经营77家,副食百货家电156家,服装鞋帽104家,住宿餐饮小吃234家,五金建材卫浴120家,培训休闲娱乐121家,物流快递仓库54家,直播等其它213家。
目前,花园村拥有全球最大维生素D3、世界最大宽幅铜板带、全国领先新型墙体材料、填补浙江空白的高性能铜箔、全省领先的智能化全自动新型建材以及军工配套等生产企业,并建成全球最大红木家具专业市场、全国最大名贵木材交易集散地以及全国村级最大学校、医院、商场等,还吸引了工农中建等7家银行入驻。
产业大了,大平台才能赚大钱;企业多了,干啥子都能赚到钱;思路开了,村民们乐当“包租公”;勤劳干了,日子总会越来越好,如今,花园人就是认定了这个理,在正能量的激励下,一步步朝着更高质量的生活迈进。
先富带后富
建设成农民的共富花园
先富起来的花园村要带动更多人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要求。邵钦祥说,花园始终遵循这一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是富”以及“先富带后富、强村帮弱村、共富更要共享”的理念,带动周边18个村,并与金华市域乃至全省全国数十个村结对,先后无偿捐赠数千万元,帮助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更多老百姓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花园村,无论是邵钦祥先人一步致富后带领原花园村民一起发展,还是原花园村合并周边18个村后实现两次“1村+9村”共同进步,抑或是跳出花园去全省全国播散下致富的种子,都在书写着“先富带后富模式,走共同富裕之路”。 2022年,花园村全村实现营业收入65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6.5万元,是第一次并村后的10倍。20年来,花园村获奖无数,2016年7月1日,花园村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同年又荣膺“中国十大国际名村”,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名村综合影响力300佳”前三甲,2021年首次跃升为全国第二。
“我是富了,全家搬到美国住都可以,但又有什么意思呢?什么时候全村的农民都能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呢?如果个人的财富能帮助改变农村的面貌,那才真是物有所值!”这就是邵钦祥共同富裕的财富观,他对财富的态度、对富裕的追求,来自内心与农民割不断的联系。正是这种休戚与共的关系,成为他在农村基层做群众工作的利器。
在花园村,发展工业企业与治理村庄环境相结合,打造了农民时尚乐园;在花园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农民致富,摊开了新农村的目标;在花园村,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整体素质不断进步,塑造了新型农民形象;在花园村,维持42年“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村、村民零上访”纪录,构建了文明、富裕家园;在花园村,倡导了“奉献公平公正公开”的办事原则,实现了“均无贫,和无寡”。现在,70岁的邵钦祥还一直保留着一个习惯,每天上班前,到村大楼的工作室去接访村民,为老百姓切实解决问题。“幸福不会从天降,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他经常这样教育和引导干部和村民。
花园人是幸福的,因为有邵钦祥这样好的带头人!花园的幼儿是幸福的,他们可以在国际化的高端外国语学校里健康成长;花园的少年是幸福的,他们可以在享受16年免费教育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花园的青年是幸福的,他们可以在花园村搭建的创业平台里尽情施展才华;花园的中年是幸福的,他们老无忧幼无忌却还能一步步实现着心中的梦想;花园的老年是幸福的,他们既可在子女的孝顺中也可在村老年公寓的呵护里,回顾自己一生历程,享受花园的夕阳红。
如今,花园村全村建立和健全了医保、社保和养老等保障体系,村民拥有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三项保险待遇;村民享有建房补贴、奖学金制度、数字电视收视费(单向和双向)、电话月租费等30多项劳保福利;村民子女上学实行16年免费教育制,从幼儿园到高中书学费全免,回村创业的博士生每年奖励5万元、研究生每年奖励2万元、一本本科生每年奖励1万元;老年人享有高龄补贴,100岁以上的每年1万元、90至99岁的每年5000元、80至89岁的每年2000元;村民可免费进入花园村任何景区;村民在花园田氏医院看病,除农医保报销外自费部分的50%由村里承担;村民每人每月发放大米、猪肉、鸡蛋、食用油等;村内开通免费公交车……
花园村的一系列福利待遇,打造了“村民比市民富、村容比城市美、生活品质比城市高,田园风光和城市文明高度融合”的“花园经验”。不仅如此,花园村还出台引进高级人才政策,符合条件人员可以落户享受村民福利待遇,六类人才可按东阳人才购房券标准1:1配套享受15万元至100万元的人才购房券,为乡村振兴以及企业腾飞提供人才保障。同时,花园村也出台政策,吸引在村里建住房和厂房的外来人员落户,个体工商户一定年限也可申领人才购房券,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
2022年5月,在浙江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推进会上,花园村成功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早在2020年7月,花园村就与华为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中国移动建设全感知、全联接、全场景、全智能的“智慧花园”项目,成为华为在全国乡村智慧园区布局的首个客户。如今,花园村正力争通过“智慧花园”项目场景应用深化,让花园高质量服务插上数字化的“翅膀”,为进一步提升农村数字化水平、推进数字化改革进程、构建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新局面、擦亮共同富裕底色贡献一份力量。
当前,花园村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在“十四五”时期,将计划完成投资50亿元,不断优化功能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创新动能,促进产城人文融合,致力新增3家上市公司,争取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利税达到30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0万元,进而持续推进产业发展、村域管理、基础设施、村民生活、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等六个高质量,努力把花园村打造成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样板、高质量共同富裕村级样板以及“花园城市 世界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