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年收入从87元到14.2万元 40余年增长1632倍的背后是花园村对共同富裕的孜孜追求
人均年收入从87元到14.2万元
40余年增长1632倍的背后是花园村对共同富裕的孜孜追求
花园村有条万兴路,取名“万兴”寓意万业兴旺,万兴路事实上也如名字所寓意的那样,道路两侧商铺林立,门类众多,行人如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金花肉饼”店就开在万兴路6号。每天凌晨4时30分,店主施金花都会准时起床,张罗起开门迎客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施金花虽不是花园人,但她已在花园扎根17年,是花园村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连她做的肉饼都已成为无数花园人口中的“乡愁”。正因如此,她的肉饼店生意异常火爆,几乎每天要卖出1000多个。凭借一个个肉饼,施金花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敞,越走越光明。在花园村,像施金花一样靠勤劳致富的村民不胜枚举,下面这一组数据就能体现:1978年,花园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87元。2020年,这个数字已增长1632倍,攀升至14.2万元。近日,记者走进花园村,采访了三位在花园村干事创业的典型人物,听他们分享在花园村的“致富密码”。
“抓住发展红利,与花园共进步”
2010年是方明亮永生难忘的年份。这一年,花园红木家具城一期建成营业,方明亮是第一批入驻的商家。彼时的方明亮才20多岁,在江西经营木线条生意,多年的打拼令他小有成就,木线条厂年销售额达到500多万元,他也在江西买了房子和车子。得知方明亮要入驻花园红木家具城,他的这一决定遭到了家人反对,他们不解,已是“人生赢家”,为何还要“折腾”。
在方明亮看来,花园红木家具城将零散在全村及周边的红木个体经营户吸纳进一个大市场,形成了集聚效应,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而木线条行业发展已遇到瓶颈,公司发展急需新的契机。很快,方明亮眼中的花园红木家具城的红木市场集聚效应就显现了出来,没过多久,方明亮便走出了“隔行如隔山”的困境。“市场最兴旺的时候,每天听到最多的是胶带打包红木家具的声音,红木家具产品供不应求,消费者拎着现金来订货,付完钱还要排队等货。”方明亮回忆道。
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红木市场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产品同质化竞争、低价竞争等问题。对此,花园村积极引导红木企业转型,在设计、品牌、舒适上下功夫。“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转型是市场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点上,花园村是想在前面、走在前面的。”方明亮是最先响应转型升级的商家之一。2019年,他推出“东方匠舍”品牌,并与深圳两家设计公司合作,主打原创设计的新中式家具。方明亮还敏锐地观察到,红木家具行业正朝着轻奢、简约方向发展。对此,方明亮及时布局,启动第二轮产业转型,投资4500多万元建设豪华新中式红木体验馆。
一次次地抓住花园村发展机遇,再加上用心经营,方明亮的企业脱颖而出,不断壮大,目前年销售额已突破千万,较木线条厂500万年销售额翻了几番。正是在花园村的积极引导以及“方明亮”们的艰苦奋斗下,红木家具行业已成为花园村的“经济命脉”。如今,花园红木家具城是全球最大的红木家具专业市场,花园村拥有最完备的红木家具全产业链,且全村67%以上的个体户和红木产业息息相关。花园红木家具城从一期扩张到了六期,入驻商家从最早的150家发展到现在的2300多家。此外,市场2020年销售额达178亿元,高峰时期这个数值能达200多亿元。
“物质、精神‘双富裕’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花园人要在物质上更富裕,精神上更富有。”很久以前,花园联合党委书记、花园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邵钦祥就对共同富裕定下了总目标。2012年,花园艺术团成立,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刘武被聘为总导演。当时,花园村的“富”已小有名气,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虽然村民的腰包鼓了,但是精神世界仍相对匮乏。”刘武说。
对于这样一片艺术创作的“处女地”,刘武直言“到处是创作素材”。思索良久,刘武决定将第一个作品定位为音舞诗画,取名《永不停息的花园梦》,讲述全体花园人艰苦创业的历程。作品中有一个场景令人动容:除夕夜,在外打拼的游子纷纷返乡与家人团聚,而邵钦祥却要外出推销产品。母亲烧好的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迟迟等不到儿子回家团圆。当天的“村晚”座无虚席,小剧院挤满了上千人,这一幕场景引起了异常强烈的反响,村民们热泪盈眶,纷纷表示“演到了心坎上,这就是我们花园人、花园村奋斗的最生动写照”。
近年来,为提升村民艺术素养,花园村做了许多超前的探索。除了成立花园艺术团,花园村坚持每年办“村晚”,每两年举行村运动会,还会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在花园村的这些年,刘武每年都要制作、把关百余场表演。在各类演出中,村民的身影频频出现。这源于花园艺术团“以演代训”的创新做法,即邀请村民与团员同台演出,此举旨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提升村民表演素养。如为即将到来的第二十一届全国“村长”论坛准备的“百年辉煌 村满花园”主题晚会,花园艺术团就邀请了100名村民参与,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全体嘉宾展现花园村村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如今,花园艺术团已是“浙江省优秀剧团”,全省1000家左右的民营剧团仅有4家获此殊荣。在此基础上,花园艺术团不断加大“文化输出”力度,通过文化走亲,既弥补了全省部分地市演绎力量的不足,又向外推介了“花园经验”,宣传了“花园故事”。精神的力量虽存在于无形,却潜移默化影响着人的身心。得益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营造,花园村做到40年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村、村民零上访,全村处处透露着和谐。“花园城市、世界名村”。这是花园村新的发展定位,也是刘武创作的源泉。在刘武看来,“花园故事”永远讲不完,“只要时代在发展,花园就在发展,艺术创作就永无止境。”
“花园不养懒汉,勤劳就能致富”
前几天,第二十一届全国“村长”论坛和第六届中国·花园红木文化节在花园村举行。这几天,在花园红木家具市场做物流服务的“众鑫快运”负责人徐敬和他的团队做足准备,以迎接两场“硬仗”即将带来的物流“井喷”。
“在往年,诸如此类大型活动都会带来红木家具消费的高潮,同时也是物流公司最忙碌的时候。”徐敬说,装货工人要从早上忙到凌晨两三点,光15米的大车每天就要发出40多辆。2010年来到花园村,徐敬单枪匹马从打包工做起,而后带着团队逐步做成花园村内规模最大、路线最全的个体私营物流企业,全年产值在700万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物流公司“点对点”配送,“众鑫快运”配送范围涵盖全国,且江浙沪皖能送货上楼。
“众鑫快运”迅猛发展的源动力来自于花园红木家具城的不断壮大,“入驻商家多了,订单量自然‘水涨船高’。”徐敬告诉记者,花园村不欺生,来者都是客,机会都均等,这让“新花园人”待得舒心、安心。目前,“众鑫快运”共有七八十名员工,人员大多为创业初期的“老班底”,这在离职率偏高的物流行业中实属难得。为了留住“新花园人”,花园村也是蛮拼的,不仅帮忙解决子女就学问题,还提供免费公交等一系列福利,大大提高外来人员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这些年,徐敬也一直在摸索企业管理新模式,他建立了合伙人机制,上进的员工能进入管理层,列为合伙人,享受年底分红。既能享受花园村的暖心福利,又能领到企业的发展红利,员工们的工作热情被点燃。目前,已有近10名员工在花园村买了房,准备在花园安家……
“花园不养懒汉,勤奋就能致富。”在员工们蜕变和成长的影子中,徐敬看到了从前奋斗的自己。“从十年前的一无所有到现在事业小有成就,主要是沾了花园村因地制宜发展红木家具产业的光。”“众鑫快运”位于花园红木家具城D区,徐敬刚来那会周边还是一片空地。现在,附近造起了酒店、医院、商业中心,发展速度可见一斑。“花园村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背靠大山,我有信心、有责任带着企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