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句诗句描绘了无私奉献的万物。
“担任花园村干部,一定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奉行公平、公正、公开。”这是邵钦祥一直遵循的理念。的确,一个村庄要富裕,关键还是村干部。假如村庄很富裕,却养了一群“硕鼠干部”,那只会坐吃山空;假如村庄很贫穷,却有着一群“黄牛干部”,那就会不富也富。
从创业初期至今,40年来,邵钦祥每年都会从企业利润当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已累计数十亿元用于村庄设施建设和村民福利发放。就因为这,上世纪80年代末,与邵钦祥一起创业的合股人员纷纷离他而去,他们不想将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拱手相让。然而,他们错了,今天他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花园,他们自私心理的那份羞涩感油然而生。
“困难再大,建设花园新农村的步伐不能停!”邵钦祥那种骨子里的无私奉献精神斩钉截铁。是的,办企业不会一帆风顺,更何况经历了40年的风风雨雨。研发维生素D3项目那会儿,邵钦祥的企业一度陷入低谷,然而,他依然没有忘却他的村子和村民。面对有些人的指指点点,他就认定一个理:再大的困难也要自己扛,绝不能让村民吃亏,这才是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
就是在1997年,原花园村全部完成了旧村改造。2004年10月,花园村合并了周边9个村,村子面积扩大了5倍,人数增长了10倍,大部分还是贫困村。面对这些,邵钦祥没有退却,只是笑着说:“我是属马的,命运注定我一生只能马不停蹄。”2017年3月,第二次并村到来,邵钦祥依然没有任何恐惧,只是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
就是这样一位农村基层干部,让无私奉献精神的阳光洒在了花园大地上。第一次并村头一年,村两委会班子会议竟然开了260多个,而这些会议基本上都是安排在夜间或休息天,开会办事村里也从不发一分工资。邵钦祥的无私奉献精神影响了一大批干部:第二次并村两个月时间,邵钦祥又带领村干部开了30多次会议。
花园村南山小区实施旧村改造时,时任花园村委会主任郭鸣鹿不但拆了自己的老房,还拆了赚钱的木线棚,一年损失几十万元不说,新宅基地又是公开投标,村口最好的地又没拍上。时任花园村党委副书记方升潭,花园村方店小区实施旧村改造时,将自家的院子拆成了两半,积极支持村里的新农村建设。他一边掌管着自己的企业,一边村里有事随叫随到。“邵书记都把家产拿出来给全村人用,我们哪个干部还好意思占群众的便宜,吃亏也应该的。”他们这样说。
2017年新并入9个村的党员干部也很快融合了进来,无论是在治危拆违中还是在旧村改造中抑或是五水共治中,党员干部都走在了前列。新并入的乐业村实施整村搬迁,安排宅基时,村务负责人陈高平不是抢占好宅基,而是“一让再让,让村民先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党员干部不计报酬不领工资还抢着轮流值守,只为守住花园这一方净土。
“工作就是我最大的爱好。”邵钦祥这样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没有双休日,也没有节假日,大年初一依然坚守岗位,这就是邵钦祥作为共产党员践行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写照。如今,他只要不出差,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上班前的时间到村大楼的工作室,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处理有关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