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共同富裕的答卷
一份共同富裕的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事实上,共同富裕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花园村,无论是邵钦祥先人一步致富后带领原花园村民一起发展,还是原花园村合并周边18个村后实现两次“1村+9村”共同进步,都在书写着“先富帮后富模式,走共同富裕之路”。
“我是富了,全家搬到美国住都可以,但又有什么意思呢?什么时候全村的农民都能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呢?如果个人的财富能帮助改变农村的面貌,那才真是物有所值!”这就是邵钦祥共同富裕的财富观,他对财富的态度、对富裕的追求,来自内心与农民割不断的联系。正是这种休戚与共的关系,成为他在农村基层做群众工作的利器。
2004年10月,花园村合并了周边9个行政村,一开始,许多原花园村人想不通,他们算了一笔账:并村后,村民人均收入从36000多元一下子降到了16000多元,加上各村发展不平衡,很多还是困难村,贫富差距大,矛盾纠纷多,宗族势力严重,花园发展会背上沉重包袱。新并入花园村的村民也满腹疑虑:并村后,福利待遇会统一吗?自己会不会成为“二等村民”?村庄建设会像花园一样吗?能过上花园人一样的幸福生活吗?
面对村民的种种疑问和猜测,邵钦祥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感到肩负责任的重大。虽然,并村意味着花园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新并入的一些村,贫富差距大,矛盾多,纠纷大。怎样才能建设好这个大花园呢?一些村民对邵钦祥说:“村子大了,开销大了,矛盾多了,你想过吗?”有的村民很真诚地关心邵钦祥,对他说:“一个企业就够你忙了,现在再管一个几千人的大村,你要累垮的。”
但是既然并了,大家就都是一家人了,邵钦祥决心再大干一场。并村后,他把主要的经历都放在了花园新农村建设上,并向村民承诺:实现“一年小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奔小康,十年大发展”的目标。与此同时,邵钦祥还提出了“一分五统”的理念:“一分”即村企分开,无论是花园集团还是其它个体私营企业,均按产权归属独立自主经营。“五统”即财务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政策发放、村庄建设统一规划实施。
与此同时,花园村两委还按照村庄总体规划,将全村划分为村民平安居住区、高效生态农业区、第三产业服务区、高科技工业园区,并将原十个行政村改为十个小区。此外,邵钦祥还以农房改造为花园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整体搬迁4个村,整体拆建4个村,旧村改造2个村。2004年以来,全村共拆建农户1700多户、拆除民房5000多间,面积52万多平方米,安排新建房屋4000多间,节约土地700多亩。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个全新的花园村呈现在世人面前……
2017年3月,东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又将周边的环龙、柳塘、渼陂下等9个村并入花园村,希望通过“强村带弱村 先富带后富”的方式,做大花园模式,做强花园典型,让花园村向“世界名村”和“世界强村”迈进。有了第一次并村的经验以及老百姓得到的实实在在福利,第二次并村也迅速实现了“六个融合”,即思想融合、班子融合、管理融合、资产融合、制度融合、目标融合,治危拆违、旧村改造中、五水共治等一系列工作进展顺利,大刀阔斧地实施着新一轮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了“一年大变样 三年全变样”。可以说,经过整整40年的努力,花园村的共同富裕答卷被整齐写满。
如今,花园村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有上市公司1家,已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4家,拥有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世界最大的宽幅铜板带、全国领先的新型墙体材料、填补浙江空白的高性能铜箔、全省领先的智能化全自动新型建材以及军工等生产企业;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红木家具专业市场和全国最大的红木原木交易市场;建成了全国农村最大的等级医院、综合商场,国际学校、摩天轮等。
穷则思变固然可喜,富而不忘本才真可贵。在中国,比邵钦祥富裕的企业家其实还有很多,然而,他们并不会像邵钦祥那样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事实上,在突遭断电婚宴的当晚,邵钦祥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扎根花园,要发展花园。在花园创业40年中,除了花园村,他在其他地方没有一处私人房产,就连出国留学的女儿女婿也被要求回归花园,并教导他们这里才是他们的故乡。(未完待续)